自備餐具 幫寄居蟹找殼 遊客變志工
2013年12月28日
【涂建豐╱高雄報導】紀錄片《看見台灣》質疑很多旅遊活動有害生態,義守大學休閒事業管理學系助理教授趙仁方為此設計一套「慢速旅遊」行程,還跟台東縣政府合作「低碳旅遊」,遊客不僅要自備餐具、盥洗用具,還讓遊客幫忙還給寄居蟹一個家、復育鐵炮百合,協助當地生態與環境護育,讓遊客無形中變身志工,旅行充滿公益。
趙仁方推動慢速旅遊,遊客提供貝殼給寄居蟹(上圖),讓旅行充滿公益。翻攝畫面
趙仁方在綠島出生,2004年他發現綠島海岸木麻黃越來越多,樹木遮住陽光,影響原本依珊瑚礁而生的原生植物,靈機一動推出移除海岸木麻黃的旅遊,於是號召200人到綠島玩,順便移除木麻黃。
參與過的遊客告訴趙說:「當我們回到舊地,看到珊瑚礁上逐漸長出原生植物,內心滿是說不完的感動!」
複製經驗到台東
2007年趙看到綠島海邊很多寄居蟹無殼可當家,竟用被丟棄的燈泡、水龍頭等人造物質當殼,於是號召遊客到海邊放置刻上編號的貝殼,不僅還給寄居蟹一個家,也可以統計寄居蟹換殼頻率。
此外,趙仁方又設計陷阱捕捉外來物種「多線真稜蜥」,也請遊客參與鐵炮百合復育工作,這樣的慢速旅行充滿公益色彩。
趙仁方說,這些遊程都不是消耗式旅遊,遊客回客率相當高,每月至少都有200、300人參加,來過都想再來,明年之後將把經驗複製到台東其他地方,提升台灣旅遊品質。
「帶來正面能量」
民眾林育如表示,旅遊本應該自備餐具、盥洗用具才對,如果還有機會參與維護生態,確實很吸引人參加,如果再加上「家鄉味美食」,那就更棒了!
旅遊作家邱一新表示,旅遊不應只是消費性移動,而應充滿視野、影響性,像這種慢速旅遊可以改變一個地方,帶來正面能量,如果不斷擴散,會持續發酵出更大效果。
慢速旅遊4大原則
公益:在旅行過程中協助當地生態與環境的保存
速度:強調速度緩慢,步行或騎腳踏車,仔細觀察環境
環保:過程不要造成污染,要求自己攜帶盥洗用具、餐具
心態:尊重當地文化,用心體會在地生活方式
資料來源:義守大學休閒事業管理學系助理教授趙仁方
PR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