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某位業者用這句說明來''鼓勵''蟹友, 「別傷心,就像(陸蟹教父)香港TONY,他在認識蟹蟹過程中,也[死了不少]陸寄居蟹,只是我們要從中學習改善,別再讓其他的愛蟹死在同一各錯誤上喔......」這提醒了我要做些實際的行動 - 把過去的死亡經驗跟大家分享, 在陸寄居蟹死亡後, 要找出有可能的原因, 加以攺善, 才不會讓其他的個體也死亡. 因為我們實在還未完全掌握所有陸寄居蟹的知識, 所以養死是在所難免的, 尤其在飼養初期, 也因此我們應該痛定思痛, 承認及確定自己的飼養方法有錯誤後, 就想辦法補救及改善.
小時候也有斷斷續續曾飼養過, 但當時並沒有資料可參考, 也未懂得日文, 所以和很多人一樣, 只用淺水加少少石子來飼養 .
到了7年前, 第一次在日本網站(Heart Mitt Club)看到應如何飼養牠們開始, 我才開始真正學習怎樣去飼養.
我在這7年的飼養過程裏, 我的確有過死蟹的經驗(相信業者也會有不少的死亡個體經驗, 如果他們也可一起分享及研究死亡原因, 那應該會得出更多有用的資料). 每次死亡, 也是一件很傷心的事情, 但每次在牠們死後, 我也會呆在飼養缸前好一段時間, 檢討為何牠們會死亡, 之後作出相應的改善方法.
可能有某些人曾看過我在其他地方留言, 都是帶著「批評」的語氣, 批評其他飼養者不好的飼養方法, 環境, 甚至曾說過「沒有耐性的人不好飼養了」等說話, 這都是因為我也曾經養死過, 而不想其他人因為同樣的錯誤而使牠們死亡.
在此希望分享一些曾遇過的死亡原因(推斷), 和之後的改善方法, 待大家引以為鑑, 以下是這7年來不同飼養階段的分享.
階段1:
問題: 飼養隻數太多(4小個體一缸), 脫殼受干擾而死亡.
一開始飼養小個體時, 和一般人的想法一樣, 牠們那麼小, 不需要太大的空間, 結果有3隻小個體, 相繼因為脫殼後, 身體還未變硬, 而遭到其他同伴攻擊致死 (在沙上脫殼).
改善: 減少飼養隻數, 以減少同伴互相干擾.
階段2:
問題: 飼養隻數少了, 但仍然有個體;在脫殼中受侵而死.
參考過一些日本飼養者的資料, 發覺原來底沙的厚度和躲藏物是十分重要的, 尤其厚底沙有利於牠們挖掘沙堆脫殼.
改善: 增加了底沙的厚度和加了供躲藏的洞穴.
階段3:
問題: 有足夠底沙, 但有個體在脫殼中死亡.
想了很久, 發現除了同伴的互相干擾外, 飼養者的干擾也會影響牠們. 例如曾有一個體便因為在脫殼期間, 飼養缸在被移動時受到碰撞, 導致那個體在脫殼中途死亡. 未能完成整個脫殼過程.
改善: 如非必要, 不要經常移動飼養缸, 尤其如發現牠們開始有挖沙這脫殼前的先兆時. 如真的有需要移動, 也要非常小心輕力移動, 不要碰撞到飼養缸.
階段4:
問題: 橙紅陸寄居蟹大個體死亡經驗
橙紅陸在第1次脫殼後, 體色沒有改變. 不過在第2次脫殼後體色減退, 最後裸體死亡. (2次脫殼也在洞穴內)
-沒有使用海水飼養
-沒有經常提供牠們含胡蘿蔔素的食物
-飼養缸空間太少
改善: 了解到大個體所需空間其實比我們想像中的還要大. 飼養缸一定要有足夠的空間給牠們走動. 還有原來海水對某些品種來說是特別重要的. 另外, 了解到含胡蘿蔔素的食物可能對陸寄居蟹的體色色澤會有幫助.
階段5:
問題: 深紫陸寄居蟹大個體死亡經驗
-雖有取暖設施, 但因為飼養缸空間大, 取暖設施熱力不足, 導致冷死(沒有裸體).
-雖開始使用海水, 但因為沒有經常更換新的海水, 而是每次海水盆乾後便加添新海水, 這樣殘留的海鹽便會在水盆累積, 使海水的濃度變高.
改善: 重新找尋其他更有效的保暖設施, 找到了日本熱毯. 另外, 注意每天也要更換海水, 維持海水盤裏的海水的濃度, 不會過高.
階段6:
問題: 短腕陸大個體死亡經驗
短腕陸在第1次脫殼後(在洞穴內), 體色變淺, 甲殼外表脆脆的, 硬度不夠, 且沒有光澤. 在第2次脫殼(在流木下)中途死亡(沒有裸體).
-雖巳有厚底沙, 但大個體還是在洞穴內脫殼. 洞穴內還不夠完全黑暗可能也會影響脫殼中的個體. 短腕在第1次脫殼後, 新的甲殼形成已經不太好, 從而影響第二次脫殼......
-在第1次脫殼後, 沒有吃掉所有舊甲殼, 新甲殼不夠硬. (在飼養橙紅陸時也曾出現過類似情況, 但未有留意)
改善: 底沙還未夠厚, 大個體的底沙起碼要有10~15CM或以上才行. 了解鈣質的重要性, 盡量給牠們多元化的食物和補充食物. 開始注意到黑暗環境對陸寄居蟹脫殼的重要性.
以上是我所遇過的死亡經驗和每次死亡後的檢討得出的改善方法, 或一些領會. 我不能說經過這些經驗後, 現在的飼養方法己是完美, 因為經驗是一點一點累積來的, 現在每天觀察牠們的行為, 和不斷觀看其他外國飼養者的資料, 便是希望會有新的發現, 我想飼養陸寄居蟹的方法, 還有可改善的空間.
我也不能保證牠們在我的飼養下能活到終老, 但起碼要不斷吸取新知識, 才會有進步. 所以希望各位飼養者如發現甚麼新資料, 也能一起討論一下. 我們不斷的改善, 牠們的生活才能好好的維持下去.PR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