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個外國個案,一位外國蟹友飼養的11年超大短腕(Haga),突然離殼。離殼前幾天,蟹友是有看到底材有被大短腕挖掘過的凹陷處,幸好得到適當處理後,大短腕成功返回螺殼,跟著被隔離到獨立的飼養缸。隔離後,看到牠有進食了一點,幾小時後便躲藏起來了,現在只是等牠脫皮完成出。
https://www.instagram.com/p/CJjvrCJpeb2/?igshid=st7dsizr6aal
外國蟹友的主缸尺寸(190 gallon)十分大, 但缸內有超過20隻個體, 蟹友(在另一個臉書群組分享的, 不是在IG)推測可能是其他個體在Haga躲藏的附近挖掘,影響了牠,使牠離殼。因為Haga體型很大,牠挖掘出來的洞穴體積也會很大,相對來說被干優的機會也會增加,即使是其他小個體在附近掘挖也會容易受到影響。
我以前也說過很多次,多年來不隔離脫皮沒事只是運氣好,一次意外,足以致命。如這個外國例子,飼養缸的尺寸夠大了吧? 蟹友說11年來Haga也是在主缸脫皮,沒有問題,所以也想不到牠這次會被干擾。
還有一點想說說,對於說脫皮時所分泌脫皮液會發出氣味才會導致被攻擊,這點我存在懷疑,一來因為有很多情況是個體還未脫皮,只是在躲藏階段(應該未有那脫皮液吧?),已可以被干優導致離殼。二來干優其他蟹的個體,本身也是快要脫皮所以要挖掘,應該不是嗅到脫皮液的味道才去挖掘。
那麼如果不是脫皮液的氣味關係,為何其他個體會「主動攻擊」? 個人認為跟攻擊性沒有關係,陸寄居蟹四處挖掘,大多是為準備脱皮找適保位置,或天氣變冷找地方保暖,這些都是原本不存「主動攻擊」,只是單純挖掘,而我相信陸寄居蟹是沒有能理解其他個體準備脫皮,牠們單純就是要找一個適合自已的地方(脫皮也好,保溫也好),但在有限的人工飼養缸空間下,挖掘就便了“帶攻擊性”的動作(這只是人類的想法)。
所以隔離脫皮是為了保護牠們由躲藏後至出關這整段時間的脫皮個程,不是只在保護脫皮前後的短短數天。
P.S. 雖然外國蟹友仍然不太喜歡隔離,不過最近我被邀請到一個外國臉書群組分享沙面脫皮的問題和介紹隔離脫皮法(當然有說是台灣蟹友發明),希望現在,外國蟹友致少會開始意識大個體在主缸脫皮比較容易受干擾,先開始把大個體隔離脫皮。
PR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