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出生的日本幼蟹, 已4歲了.
找回2018年PO過的照片, 把尺寸弄到接近1:1, 和2020的對比一下. 這2年的成長幅度十分大.
今天想說說, 飼養幼蟹的難度十分高, 存活率不高.
2016年 --> 4隻深紫陸, 3隻紫陸 (一共接收了7隻)
2018年 --> 3隻深紫陸, 2隻紫陸
2019年 --> 2隻深紫陸, 1隻紫陸
圖片是6月拍的, 有一隻深紫陸在脫皮.
主要因難是剛上陸的幼蟹, 體型太小了, 最初1-2年/2.5年, 躲藏在底材的時間很頻繁, 所以掌握不到何時脫皮, 造成不能隔離出來脫皮.
死亡的個體都是只剩下空螺殼, 找不到死體. 這點以前我問過日本和外國的人工繁殖成功者, 也有相同的情況, 死因應該是脫皮失敗, 死體體積太小, 直接被分解了.
想一想, 人工繁殖陸寄居蟹並不容易, 上陸前存活率很低不在話下, 即使上陸了的幼蟹存活率也不高, 2015年的時候, 從蟹友口中聽說過有位網名姓虎大的人, 自已沒好好養蟹, 卻看不起成功人工繁殖陸寄蟹的蟹友, 跟蟹友說過一些說話, 聽聞的內容是說自已「當初飼養多達約一千到一千五隻, 還請了一個人幫忙照顧打理, 一個月死不到五隻. 如果想知道養死最多的是誰, 可以去問問某位繁殖陸寄居蟹的人, 問問洗卵後有幾隻? 背殼的又剩下幾隻? 其牠的到那裏去?」, 有認識他的蟹友, 可以去問問他飼養的一千到一千五隻, 到那裏去? (預計答案應該是已賣光了, 雖然曾自稱很愛蟹)
PR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