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潘欣中/墾丁報導】
2014.04.21 03:12 am
記者潘欣中/攝影
救國團墾丁青年活動中心專員黃淑凰,7年前發現背著「人工殼」的寄居蟹,驚覺遊客隨手帶走貝殼,已讓寄居蟹面臨「無家可住」的窘境,她為牠們募貝殼、闢換殼園地,3年來成功為上萬隻寄居蟹換新家,成為「寄居蟹媽媽」。
被喻為「寄居蟹媽媽」的救國團墾丁青年活動中心專員的黃淑凰,樂與人分享為背「人工殼」寄居蟹換新家的心情故事。
在救國團墾丁青年活動中心服務31年的黃淑凰說,墾丁旅遊人數年年成長,去年達創新高的700萬人次,每年只要百分之一的遊客將貝殼帶回當紀念品,累積的數量就相當驚人。
「7年前第1次看到背著塑膠盒的寄居蟹,覺得模樣好笑,還拿給同事看,後來陸續發現背著燈泡底座、塑膠瓶蓋、酒瓶蓋等人工殼的寄居蟹時,這才驚覺到事態嚴重。」
「是該拿出具體行動了!」經她建議,活動中心3年前發起關懷生態保育的「還寄居蟹原來的家」活動,她另在員工宿舍旁空地闢換殼園地,取名寄居蟹的「快樂天堂」,將各界寄來的各式貝殼、螺殼放在空地上,供寄居蟹自由選擇。
「看到第1隻換上新殼時,當時感動到眼淚奪眶而出」,黃淑鳳每天做統計,到昨天已有1萬834隻成功「換新家」;她也將此「奇觀」納入生態導覽解說一環,教育遊客莫帶走貝殼,所收集的各式各樣「人工殼」已有數百件,讓人開了眼界。
長期研究墾丁陸蟹的海洋大學助理教授何平合說,10多年前在墾丁做蟹類生態調查時,就發現寄居蟹背「人工殼」的怪象,有逐年增加趨勢,墾丁青年活動中心只是一個點,在遊客多的墾丁香蕉灣、大灣、南灣、小灣,甚至車城海生館附近的後灣,貝殼消失數量更多,情況可想而知。
【2014/04/21 聯合報】
PR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