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侯俐安/台北報導】
2013.07.24 10:40 pm
保育團體救寄居蟹 網路募空殼 / 方彥迪
墾丁後灣寄居蟹無殼可居,只好以沉重的酒瓶口或筆蓋為家。
圖/邱郁文提供
「把空殼寄給我好嗎?」後灣人文生態保育協會理事長楊美雲最近透過網路,發起「把空殼寄給我」行動,籲請消費者將吃過的空螺殼寄到保育協會;接著,楊美雲會將螺殼洗淨後,放回後灣海邊。
她要幫無殼的寄居蟹找個帶殼的家。
寄居蟹無殼可居的問題愈來愈惡化,一項最新調查顯示,墾丁後灣竟有九成五寄居蟹住在非洲大蝸牛殼,還有些以塑膠瓶蓋、罐子、水龍頭為家,只有百分之一擁有完好的殼。
寄居蟹無殼問題惡化,一隻無殼母蟹冒著危險下海產卵。圖/楊美雲提供
因此,學界及保育團體發起「把空殼寄給我」行動,呼籲消費者和海產店將吃過的海產空螺殼寄往高醫大,洗淨後再把空殼放回後灣,讓寄居蟹有個家。
「撿拾貝殼、盜拾寄居蟹愈來愈猖狂,再不搶救就來不及了。」小名「黑貓姐」的楊美雲多年來在後灣觀察寄居蟹,發現今年寄居蟹「無家可歸」情形更嚴重,盜拾人士一晚就可捉走上千隻寄居蟹,銷往中、北部夜市。
高醫大教授邱郁文今年調查後灣寄居蟹,從五月至今記錄了四百隻凶狠圓軸蟹、一千五百隻藍紫陸寄居蟹、六十隻短腕陸寄居蟹後發現,牠們只有百分之一住在正常的殼中,九成五住在非洲大蝸牛的殼內,「殼太輕薄,一踩就碎,就像住在鐵皮屋一樣無助。」每天也可見一、兩隻「無殼蟹」。
楊美雲說,去年首度發起寄空殼行動,響應人數有限,今年透過網路傳播,短短幾天上已有上千人轉貼、響應。
邱郁文說,每年農曆三月到十月是寄居蟹產卵期,最近正是高峰期,每到晚間牠們會從海岸林爬向潮間帶產卵;住在塑膠蓋中的寄居蟹易脫水、被攻擊,較堅硬又能完整密合的,才算好殼,不會遭螞蟻等襲擊,如鳳螺、榮螺、蛋螺等都算是「好家」。
空殼可寄到:
944 屏東縣車城鄉後灣村一九三號「後灣人文暨生態保育協會」。
PR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