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縣淡水國小根與芽小組的師生,各個都是寄居蟹的「超級保鏢」!
故事要從十年前說起,民國八十六年,淡水國小的林燕瓊老師參加台北縣河川生態保育協會的活動,由師範大學生物系的黃生老師介紹潮間帶生物,黃老師的一句話,「潮間帶是大海的嘴唇」,深深吸引了林燕瓊。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林燕瓊解釋:「潮間帶是生態系不可或缺的一環,因為潮間帶的存在,陸地的污染物才能在進入大海前,被轉為安全物質。」
林燕瓊老師從小就喜歡大自然,原本就在淡水國小內進行蝴蝶保護,推動「把樺斑蝶帶入校園」計畫,成效良好。她認為應該將關懷的觸角伸出校園,便帶領學生前往距離校園約二十分鐘車程、地形平坦安全的六塊厝海濱,進行生態觀察,並選定寄居蟹為保育主題。
造訪六塊厝海濱,對淡水國小的小朋友而言,是前所未有的新鮮經驗,他們也藉此體驗到大自然的豐富與美好。林燕瓊說,最讓她高興的,就是看到孩子門在活動中成長,進而拓寬視野、開展心胸。小朋友從開始不適應黏黏的海水、海砂,最後被多采多姿的潮間帶生物吸引。最有趣的經驗是帶學生們坐在礁石上,發現屁股下,不知道什麼動物在動來動去,彷彿在搔小朋友癢,仔細一看,才發現是藤壺,何況,他們還觀察到小魚、小蝦、螃蟹、海星、海參……不起眼的礁石,原來也是許多潮間帶生物的樂園!
根與芽小組的師生觀察到,由於手工藝品店大量販售貝殼製作的商品,外加民眾喜歡到海邊撿拾貝殼,讓許多寄居蟹面臨「無殼可居」的窘境,只好拿瓶蓋當家,他們便向全校師生募集家中的貝殼,將貝殼帶到海邊,「還」給寄居蟹。
他們用無害的顏料,在募集來的貝殼上做記號,觀察成功「入厝」的寄居蟹究竟有多少,結果非常成功,許多寄居蟹順利遷入新居;他們也發現,寄居蟹不喜歡沙子太多的貝殼。根與芽小組觀察的同時,也一併查找資料、詳細紀錄、共同討論、進行淨灘活動,甚至架設「大屯海濱寄居蟹的家」網站。
在淡水的街頭,偶爾會看到販賣寄居蟹的小販,林燕瓊先向孩子說明沿海居民利用潮間帶生物的現象,再把問題留給學生思考。「種種活動,讓知識不僅限於書本,而是生活經驗,」林燕瓊說。也因為如此,淡水國小的小朋友各個都是保育達人,「多數孩童看到小動物的反應,不外乎害怕尖叫,不然就是動手抓,甚至想踩死牠們,但是淡水國小的小朋友絕對不是如此,」林燕瓊說,「他們學會用冷靜的態度與其他生物共處,更學會尊重生命的重要。」
林燕瓊也想告訴所有電子報的讀者,潮間帶也是我們生活的一部份,只是大家都不太了解;潮間帶更蘊含無限自然奧妙,等你一探究竟。「就算去散散步也好啊,不拜訪美麗的潮間帶,真是太可惜了!」林燕瓊笑著說。
PR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