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者ブログ

陸寄居蟹網絡日誌オカヤドカリブログ

[PR]

×

[PR]上記の広告は3ヶ月以上新規記事投稿のないブログに表示されています。新しい記事を書く事で広告が消えます。

與蟹同行 「還」陸蟹一條安全的路

環境資訊中心作者詹嘉紋 | 環境資訊中心 – 2014年9月22日 上午11:08

護生.護蟹系列報導一本報2014年9月22日屏東訊,特約記者陳文姿報導

「護蟹?就是把螃蟹放到桶子裡,幫牠過馬路那個活動?」由於媒體報導,不少民眾對護蟹有初步印象。2014年7月,綠島2000多隻奧氏後相手蟹被車輛輾斃(路殺,road kill)的畫面在網路流傳,再度引發民眾對陸蟹的關切。墾丁與綠島都展開了護蟹行動。




然而,目前的護蟹能否有效保護陸蟹?人為的介入對陸蟹有何影響?未來該如何維護陸蟹的棲地安全?這些問題,值得陸蟹生態研究者與愛蟹民眾更深入地了解。慢一點  讓更多陸蟹有機會過馬路
黑夜中,手電筒昏暗的光線來來回回找尋,目標是一隻隻大約五元硬幣大小的陸蟹(大小隨陸蟹種類而異)。

這些陸蟹平日棲息於陸地海岸林中。但在繁殖季節,母蟹卻須趕往海邊完成產卵(降海釋幼)的使命。有些母蟹能幸運抵達海邊,有些則慘遭車輛輾斃。護蟹志工的工作就是確保更多的母蟹能抵達海邊。部分志工則負責記錄陸蟹出沒的數量,以及路殺的狀況。

目前的護蟹活動採用兩種模式,一是交通管制。以墾丁國家公園的香蕉灣路段為例,在母蟹降海的主要時段,每十分鐘交通管制兩分鐘,由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帶領志工共同進行。綠島護蟹今年首次舉辦,由當地居民與民間社團「路殺社」共同發起,採車道限縮,宣導減速的策略。二是幫螃蟹過馬路。當馬路即將開放通行,陸蟹又來不及通過時,先將陸蟹暫置桶中,隨即放到馬路另一邊。還陸蟹一條安全的路

目前的護蟹方式需要大量的人力,因此只能在特定日期及時段進行。非護蟹期間的路殺問題如何解決?較為理想的方式是劃定陸蟹保護區,讓陸蟹有個安心永久的棲地。但墾丁與綠島都是熱門的觀光地區,人車蟹共存一時難以改變。可否仿照人車分流的概念,為陸蟹設置專用道?

綠島曾做過相關的嘗試,阻隔陸蟹上馬路,改走生物廊道。但結果顯示,阻隔設施反而大幅增加了陸蟹過馬路的時間,引發嚴重的路殺。問題就在於該項計畫並不符合當地生物的生態習性。

掌握正確資訊,才能發展有效的因應策略。例如,在熱點(大量出沒的地點)的附近優先建立對陸蟹友善的環境,改善溝渠與護欄的設計,讓母蟹過馬路時更快速,或在大發生(族群顯著大量出現的時間)的時段提前安排全面交通管制。透過有效的管制,提高附近居民配合的意願等。

然而,台灣不乏熱情的民眾,最缺乏的正是基礎生態調查研究。以墾丁為例,劉烘昌博士曾以兩年時間不間斷的監測記錄墾丁陸蟹的出沒地點、時間與數量,分析研究不同種類陸蟹的習性、棲地、生態。至今,雖能掌握陸蟹的繁殖期間及出沒路段,但精準的熱點,大發生仍在持續追蹤記錄中

護蟹不等於抓蟹

在交通流量大的地點,護蟹難免有人為抓蟹的情形,將來不及過馬路的螃蟹先暫時放到水桶中。但螃蟹受到驚嚇,或感覺受到威脅時,可能以自割逃命,甚至將卵吃掉。所以,在安全無虞的前提下,應盡量讓螃蟹自行過馬路。

螃蟹研究者李坤璋表示:「人為幫忙過馬路是不得已的選擇,希望能藉此減少路殺的數量。目前看起來這樣的做法是可行的,但需要行前的訓練,教導志工們如何以不會傷到螃蟹的前提抓螃蟹。」
一些不明就裡的遊客,看到護蟹人員的行動並不明瞭其中細節,誤以為「護蟹 = 抓螃蟹」,常因好奇好玩自行抓蟹,或因驚嚇興奮而踩踏,或為了拍照而干擾護蟹。針對這些突發狀況,主辦單位該如何處理?

協助綠島護蟹行動的林德恩解釋,綠島陸蟹路殺的情況實在慘不忍睹,希望藉由更多人的加入,將「減速慢行,愛護陸蟹」的理念傳播出去,也會加强宣導正確觀念。但私底下的個人行為,目前並無法阻止。

他山之石 vs 台灣經驗

澳洲聖誕島以百萬隻紅蟹大遷徙聞名,也因此成為知名觀光景點。紅蟹的主要遷徙區與棲地多劃設在國家公園範圍內,但居民住宅區仍有紅蟹通過。當紅蟹大量通過馬路時,國家公園保育人員或巡守員有權決定封閉道路(人與腳踏車仍可以通行)。無論是否在保護區內,盜採與捕抓紅蟹罰責都很高 (可能高達 5500 澳幣,約合台幣15萬)。

法律的管制,加上護蟹教育與保育觀念普及,早期島民補抓陸蟹食用的情況現今已不復可見。曾經在聖誕島進行陸蟹研究的張惠晴表示「除了國家公園的人員會查緝盜獵者,島民也都當起共同監督的一方。」

除了交通管制,聖誕島如何護蟹?張惠晴分享她的觀察:「在聖誕島,任何人都可以護蟹。多數家用車上都配帶著耙子與噴漆油漆罐,發現馬路上有大量螃蟹過馬路時,可以用耙子把螃蟹們掃到路邊兩旁的草叢堆,沒有耙子可用時,可以樹枝替代。油漆噴漆罐則是用來標示椰子蟹被壓扁的現場 (直接畫圈噴在地上),由保育人員統計路殺的數量。」

然而,國外案例僅能供作參考。聖誕島居民的居住範圍在國家公園之外,此點就與台灣的情況不同。墾丁國家公園設立之初,本地居民早已在國家公園內定居。而當初陸蟹數量龐大,並未被列為保育物種。

以罰則來說,在台灣國家公園範圍內狩獵動物的罰則是三千元,國家公園外的地方無法可管。巡守人力不足,即便有法,也難以遏阻不法。早期護蟹以及研究調查工作並未公開招募大眾參與,陸蟹常被捕捉來釣魚或販售,陸蟹的存續問題也乏人關心。研究陸蟹生態20餘年的劉烘昌教授表示,一般民眾參與護蟹後,關注陸蟹的人變多了,而且因民眾聚集護蟹,公然盜捕陸蟹的情況大幅減少。

至於台灣的環境教育,近年來已有顯著的進展,保育的觀念與意願在人們心中滋長。然而,民眾偷抓保育類椰子蟹,或隨手抓走寄居蟹、殺死陸蟹等行為,仍時有所聞。改變需要時間,但也需要宣導,希望護蟹行動能發揮感動的力量,讓愛蟹與愛護自然生態的心加速蔓延。安心成長的棲地
無法離開棲地生存的物種,與不斷增加的遊客,兩者互不干擾的時代已經遠離。人蟹和平共存是否可能?

台灣的護蟹行動有不少前瞻性的作法,除了護蟹與生態調查,同時積極深耕在地社區,讓保育從地方社區做起。墾丁港口村的居民不僅長期參與護蟹,也積極辦理研習充實生態講解的內涵,長期經營生態旅遊,已經引起不少共鳴。至於今年開始護蟹行動的綠島團隊,也將舉辦一系列護蟹工作坊,不僅號召愛蟹人參與,更不忘散播正確知識與觀念。

目前關心陸蟹的人數仍然有限,護蟹行動須爭取更多民眾的支持與了解。期望在未來,我們不是「幫」陸蟹過馬路,而是還陸蟹一個安心成長的棲地與安全的遷移途徑。(繼續閱讀系列報導二)

※ 本文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與行政院環保署,共同合作之編採營結業學員報導獎勵計畫。
PR

COMMENT

NAME
TITLE
MAIL(非公開)
URL
EMOJI
Vodafone絵文字 i-mode絵文字 Ezweb絵文字
COMMENT
PASS(コメント編集に必須です)
SECRET
管理人のみ閲覧できます

最新COMMENT

[07/06 Tony]
[07/06 Momoko]
[07/08 手语]
[05/30 手语]
[05/29 Tony]

SEARCH CONTENT

忍者COUNTER

Copyright ©  -- 陸寄居蟹網絡日誌オカヤドカリブログ --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 by CriCri / Photo by Geralt / powered by NINJA TOOLS / 忍者ブログ / [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