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8月02日 更多專欄文章
下次到海邊,別再撿貝殼、也不要買寄居蟹了。早年台灣就有不少民眾仰賴撿拾貝殼,加工製成手工藝品為生,近年來遊客撿貝殼、商人盜採轉賣等狀況,都讓寄居蟹的生態大受影響。
在墾丁,身兼解說員及巡守隊員的當地居民李順發就向《蘋果》告狀:「很多人半夜來偷抓寄居蟹,實在很可惡。」
墾丁大灣寄居蟹的棲地。李明憲攝
小朋友在墾丁大灣海灘,看著可憐的寄居蟹。
無殼蟹易曬死
雜食性的寄居蟹,在海洋生態中扮演「清道夫」的角色,從腐肉到落葉都吃,到目前為止,台灣已發現的寄居蟹種類有椰子蟹、灰白陸寄居蟹、短腕陸寄居蟹及藍紫陸寄居蟹4種,其中只有椰子蟹被列為保育類。
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施習德表示,寄居蟹如果沒有殼,白天太陽一曬,大概就會脫水死亡;而幼蟹大概1年左右,就會長到成人拇指大小,如今合適的殼難尋,反映出台灣海洋生態長年遭人為的破壞下,寄居蟹「想要有個家」的無奈。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助理研究員邱郁文說,約10年前,就有學者發現這個問題,能找到蝸牛殼的寄居蟹算是不錯了,學者近年來陸續發現越來越多養樂多瓶寄居蟹、牙膏蓋寄居蟹,在沙灘趴趴走,光用想的就讓人痛心。
郭睿誠、王乙徹
PR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