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客撿光貝殼「快把家還牠」
2013年08月02日 更多專欄文章
李明憲攝
【郭睿誠、王乙徹╱綜合報導】海邊出現會移動的瓶蓋! 仔細看看,原來是寄居蟹。
記者在墾丁大灣及後灣發現背著塑膠瓶、瓶蓋及蝸牛殼的寄居蟹,有些甚至沒有殼。
《蘋果》調查發現,台灣沿岸海灘有很多寄居蟹找不到殼,只好背蝸牛殼充數,有些寄居蟹更悲情,背著塑膠空瓶、玻璃瓶蓋趴趴走;專家表示,海洋螺貝類的殼數量減少、遊客撿拾,讓寄居蟹變成無居蟹。
每年5到11月是陸生寄居蟹產卵期,母蟹夜間會從海岸林緩慢爬到浪邊產卵,再慢慢爬回海岸林躲藏;《蘋果》7月18、19日前往屏東墾丁的後灣、紅柴坑與大灣等地,觀察寄居蟹現況,發現許多寄居蟹身上背的都是蝸牛殼。
民眾將多年前撿的貝殼寄回,也有人附上信件表達愧疚(下圖)。郭睿誠攝
找嘸替代恐死
墾丁海灘救生員Jason說,蝸牛殼薄又易碎,寄居蟹隨時可能因碰撞或人為踩踏喪命。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助理研究員邱郁文分析,寄居蟹原本應使用海洋螺貝類的殼,但民眾習慣吃螺貝類,空殼直接送進焚化爐,加上遊客撿拾、不肖民眾盜取,適合寄居蟹的殼越來越少。
走在車城後灣美麗的海灘上,翻開大石頭,看到的多半只是小寄居蟹,有的身長才1公分;後灣人文暨生態保育協會理事長楊美雲憂心說:「中大型的空殼短缺,寄居蟹只能尋找其他替代殼,否則只有死亡一途」。
大灣地區狀況也很糟,《蘋果》在這共發現1、20隻中大型寄居蟹,多半寄居在蝸牛殼裡,其中一隻甚至以塑膠製的感冒糖漿空瓶為家,半透明的白色瓶子在海灘上緩慢移動,格外醒目。
8成用蝸牛殼
入夜後,《蘋果》重返後灣海灘,意外發現一隻灰白陸寄居蟹,牠把身體塞在瓶口與瓶蓋位置,螯與腳則縮在斷裂的瓶頸處,「瓶蓋蟹」數度想起身走動,卻因圓滾滾的瓶頸不斷翻覆而失敗;楊美雲將牠帶回住處,放在許多貝殼之中,寄居蟹沒多久就找到了適合自己的「新家」。
楊美雲說,寄居蟹幼蟹大致還能找到適合的貝殼,至於拇指大小以上的中大型寄居蟹,幾乎8成都使用鳳螺、蝸牛殼,選擇塑膠瓶、玻璃瓶蓋的還算少數。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研究助理蘇俊育指出,寄居蟹一天到晚都在找殼,連同伴的殼也會毫不留情地搶奪,若實在找不到適合的螺貝殼,就會無奈選擇塑膠、瓶蓋當成家。
網友愧疚寄回
楊美雲目前正發起「把空殼寄給我」活動,呼籲民眾把家中貝殼或海產店空螺殼寄給她,她會把洗淨的空殼放回後灣,增加寄居蟹的存活率;目前她已收到十多名民眾寄來的上百個空殼。
「這些是20幾年前海邊撿的,最近看到這些貝殼時,內心昇起一般強烈的愧疚感,原本屬於大海的東西,因為無知與貪婪,讓它們躺在抽屜這麼久……。」一名民眾在寄給楊美雲的貝殼中,附上這張紙條。高雄馬小姐也寄來許多空殼,前幾天她到海產店用餐,餐後將吃完的鳳螺殼順手帶回寄出,未來會持續邀請朋友加入寄殼行列。
楊美雲發起「把空殼寄給我」活動,民眾熱情響應,把貝殼寄回。
「把空殼寄給我」活動
●內容:請民眾提供螺貝殼
●收件人:後灣人文暨生態保育協會 楊美雲
●地址:(944)屏東縣車城鄉後灣村193號
●電話:0911-037-372
●注意事項:空殼請先清洗後再寄出
●臉書:http://goo.gl/1zFU1m
資料來源:楊美雲
陸生寄居蟹小檔案
●學名:Coenobitidae
●分布:海生陸居,壽命可達15至30年,全台海岸可見
●種類:台灣有椰子蟹、灰白陸寄居蟹、短腕陸寄居蟹及藍紫陸寄居蟹4種,其中椰子蟹為保育類
●繁殖:5~11月是繁殖期,1隻成蟹可產卵數千個
●食物:雜食性,以腐肉、落葉等維生
●天敵:人類、螃蟹等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正常版
後灣的小型寄居蟹。
椰子蟹
相關片段:
PR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