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者ブログ

陸寄居蟹網絡日誌オカヤドカリブログ

カテゴリー「飼養觀察心得/生活點滴」の記事一覧

[PR]

×

[PR]上記の広告は3ヶ月以上新規記事投稿のないブログに表示されています。新しい記事を書く事で広告が消えます。

隔離飯香

廣東話有句說話叫「隔離飯香」, 意思是「總會覺得別人煮的飯會比自己的香」.

其實我也時常有這想法, 就是看其他蟹友的飼養缸, 總覺得人家的飼養缸佈置比較漂亮, 而且容量還十分之大.

家裏環境所限, 只能少有少養(以小的空間來飼養少數量的個體).

最近常看到蟹友一些, 3, 4尺的飼養缸, 真的很棒, 佈置也十分完善, 我也要向他們多多學習, 希望遲些家裏會有較大的空間來改善牠們的居往環境.

不過以小數量來說, 現在的環境尚算可以. 所以勸籲大家, 飼養前先想清楚家裏的環境是否有足夠空間(飼養甚麼動物也是).

PR

「脫殼、換殼、離殼」

到現在, 不少朋友還會詢問我關於陸寄居蟹「脫殼、換殼、離殼」的分別. 就讓我在這裏再說一次.

脫殼 – 又所謂脫皮, 是甲殼動物生長的必經過程. 簡單來說, 陸寄居蟹在每次成長時都要進行脫殼. 脫殼即是說陸寄居蟹會將身體的甲殼脫下來(稱為舊甲殼), 隨之身體甲殼變得柔軟(稱為新甲殼), 之後新甲殼會借吸收周圍的水份, 使其撐大和漸漸變得堅硬. 完成脫殼後牠們的身體便會有所長大.

換殼 – 即更換背著的螺殼, 假設陸寄居蟹背著的螺殼為A螺殼, 另外還有一個空的螺殼, B螺殼. 換殼便是陸寄居蟹從A螺殼走出來, 再進入B螺殼.  

離殼 – 又稱裸體, 即陸寄居蟹從自己背著的螺殼走出來, 但沒有再返回螺殼. 這情況表示陸寄居蟹出現了問題,或生病, 這與牠們的飼養環境不佳有關. 通常出現裸體這情況, 陸寄居蟹便很難救活.

更換螺殼的2個最大(可能)動機

陸寄居蟹在成長期間, 需要更換較大的螺殼, 使其身體可以繼續受到保護. 到底牠們何時才會更換螺殼?

在我這段日子的觀察裏, 發現了有2個最大(可能)動機促使牠們會自行更換螺殼.

1. 更換在野外一直背著的螺殼 
這通常在我們購買牠們回家後發生. 在野外, 基於尋找螺殼比較困難, 有螺殼可居的個體可算十分幸運, 所以牠們很可能已背著同一螺殼好一段時間, 即使螺殼己很舊, 內/外部有破損, 太細小, 或過大, 在沒有太多選擇的情況下, 牠們還是要背著舊的過活, 可能很久才會找到另一個適合的.

在飼養下, 我們會在飼養缸擺放一些空螺殼, 這可能是牠們更好的選擇. 所以我們會察覺到牠們會把空螺殼打探一番, 如發覺新的螺殼比較適合自己, 便會去更換.

但無可否認, 即使我們提供不同的空螺殼, 一些個體也不會去更換. 這意味著牠們覺得本身所背的螺殼暫時來說是最適合的, 我們也不用太在意牠們一定要換我們替牠準備的螺殼. 請繼續擺放螺殼, 以備不時之需.

p.s. 有一點要注意的是, 如遇上凹足陸寄居蟹和深紫陸寄居蟹時, 基於這兩種品種比較偏好長型的螺殼. 我們在提供螺殼時要選擇一些長型的螺殼給牠們.

2. 脫殼前自發性地更換螺殼
這會發生在牠們脫殼前, 陸寄居蟹會自發性地更換螺殼, 主要是考慮到螺殼的空間. 因為身體即將成長, 這時牠們會更換一個較多空間, 較大的螺殼, 即使有時我們會覺得現在牠所背的也算適合.

以我自己推測, 這是因為較空間的螺殼對牠們脫殼有以下幾個好處:
- 可以在螺殼內儲存更多的水份
- 脫殼後身體還在柔軟階段時身體會像縮小了一樣, 並會躲在螺殼深處. 有大的螺殼可以讓牠躲藏得更深入, 更安全.
- 當牠身體硬化, 把新殼撐大時, 新螺殼也能提供較大的空間讓牠長大.
當發現家中的個體突然更換了較大的螺殼, 這時便要注意一下牠是否同時也出現一些脫殼前的先兆.

所以, 任可時間也要在飼養缸裏放置些不同大小的螺殼給牠們選擇.

陸寄居蟹生態缸草圖

時常看一些爬蟲類的文章, 飼養者都要替他們的寵物製作生態缸(vivarium), 其中以蛙類比較常見.

生態缸的意思是製作一個模擬自然的環境, 基本上除了餵飼是人手之外, 其餘都是以自然的素材和自動系統的模式來運作, 例如有天然植物, 自然的循環式流水......

我自已本身對爬蟲類的認識並不深入, 家裏地方又不大, 想建一個生態缸暫時只有空想. 我想製作一個陸寄居蟹生態缸可能是一個起碼有120cm長的缸才行.

其實最終是希望製作一個, 一邊是叢林區, 種有天然植物, 有石子, 流木等堆砌的洞穴和攀爬地方,  另一邊是沙灘, 礁岩區, 有活動的海水等等. 因為野外的陸寄居蟹便是進出於叢林與海岸之間的地區.

以下是我構思的生態缸草圖 (按圖放大)
 

左邊是叢林區, 用培植土作底材, 時常會想培植土會不會產生異味? 不過看過一些爬蟲飼養者有這樣的意見「其實生態缸中的底土日子耐自己會有益菌/微生物/昆蟲去分解排泄物,只要我們的飼養數量不超出可容空間,不過度餵食是不會有衛生,異味的問題.」.

底材下面是疏水層, 把缸內的水排出缸外. 一般可以放置籣石作疏水, 上面直接鋪上底材, 但因為陸寄居蟹會向下挖掘, 所以一定要有東西阻隔著. 所以便要用膠花藍或PVC管放在底部, 承托著格仔板, 防止陸寄居蟹挖掘到疏水層. 另在格仔板上鋪上尼龍網, 目的是讓培植土不會漏到疏水層裏. 至於怎樣把水排出缸外? 我看過有飼養者會在缸中鑽洞把水直接排出. 我以簡單的吸管把多餘的水吸走, 不知是否可行.

為了模擬叢林生態, 培植土上種植一些觀葉植物. 我想陸寄居蟹的排泄物可以當作植物的肥料吧. 另放置一些流木/沉木和一些石頭, 一來可以堆砌天然的洞穴給牠們躲藏, 二來可以作為牠們攀爬之用. 在底材上還可鋪上枯枼, 碎石和樹皮等, 使環境更像自然界的環境.

淡水盆可以放在叢林區這邊是因為我想野外的陸寄居蟹的淡水來源是來自雨水, 下面後, 可能淡水會積聚成水窪, 或水滴會留在植物的葉子上, 所以淡水盆放這邊好像比較適合. 其實如果利用一些自動抽水式的裝設, 使淡水循環的流動, 這樣更加完美.

叢林區旁便是沙灘, 礁岩區, 兩者可利用塑膠板或玻璃板相隔. 這邊的底材是珊瑚沙. 草圖上看到這邊的底層也有疏水區. 但其實如果設疏水區, 不知會不會使沙子不夠濕潤, 讓牠們挖掘......或許還有一個選擇是這邊不設疏水區. 這裏可以放置一些空的螺殼讓牠們自行更換.

最右邊的是海水區, 首先要製作一個細小的缸盛載海水. 海水缸裏的底部鋪一些珊瑚石, 有說珊瑚石可以使海水淨化, 有過濾之用(不知是否正確). 珊瑚石上鋪設斜坡狀的珊瑚沙, 模擬海灘般的樣貌. 缸中可放過濾器, 製作活海水. 另放暖管, 使海水水溫維持在25~26度.

在缸連接岸的其中一邊堆砌一些岩石區, 因為我想海邊一般會有2個不同地區. 一面沙子直接連接海水, 另一面是凹凸不平的岩石連接著海水. 為了模擬這個環境, 便有這個想法.

基本佈置完成, 其他器材還有溫濕度計, 以測量溫濕度.

熱毯 - 可把熱毯連接溫度控制器, 自動恆溫, 讓飼養缸維持在26~30度. 當溫度低時溫度控制器便會自動啟動熱毯, 溫度適合, 熱毯便不會啟動.

另外在維持濕度方面, 除非設置自動噴水系統, 流水式裝置, 或爬蟲類用的自動噴霧器, 否則也需要手動噴霧. 不過右邊有活動的海水, 我想缸裏濕度不會太差.

紫外光燈 - 看過有蟹友能找到些只發光, 不發毯那種紫外光燈, 這樣便不會使飼養缸過熱. 紫外光燈也可連接時間控制器, 以設定每天開啟時間. 我想每天開啟2~3小時差不多.

以上是我把飼養爬蟲類的一些方法套用在陸寄居蟹上, 只是一些構思, 實際上這個所謂生態缸是否能運作真的沒法知道, 也可能這個構思還有些不足的地方. 生態缸應該沒有像以上這麼簡單的, 應還有很多東西要注意. 歡迎大家一起討論. 

深紫陸出關

"出關"是台灣蟹友們經常說的詞語.

當陸寄居蟹躲藏起來進行脫殼時, 被稱為"閉關". 脫殼完成, 從躲藏處返回來便是"出關".

今天小型深紫陸寄居蟹出關了, 這是繼斷腳重生後, 再次脫殼.

在脫殼之前牠更換了一個較大的赤蛙螺, 這次脫殼後好像長大了不少.

不知牠還需要多少個年頭才能成長到手掌般大.

最新COMMENT

[07/06 Tony]
[07/06 Momoko]
[07/08 手语]
[05/30 手语]
[05/29 Tony]

SEARCH CONTENT

忍者COUNTER

Copyright ©  -- 陸寄居蟹網絡日誌オカヤドカリブログ --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 by CriCri / Photo by Geralt / powered by NINJA TOOLS / 忍者ブログ / [PR]